內容付費時代已來臨 服務付費還會遠嗎?
互聯網精神并不以免費為前提。一個月的音樂會員12元,一個問題的回答199元……只要消費者受用,虛擬內容亦可明碼標價。隨著國人觀念迭代,服務行業(yè)的付費時代已到來。以成本為計算的服務正從免費“裸奔”,走上合理付費的探索之路。
服務費的存在有其必然性。既尊重服務成本,又可拓寬消費體驗,最終利好行業(yè)良性發(fā)展。
免費經濟背后的小九九
內容獲利的彎路并不少見。“魏則西事件”猶在昨日。從百度搜索、今日頭條不勝其擾的點擊廣告,到各種視頻貼片迭出,免費內容往往與廣告相依存,讓媒體失去“中立”。
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。通過免費乃至低價引來的大流量,通過內容導向何處,這個套路消費者懂得。從其他地方變向收取費用,維持成本或者獲利,成互聯網模式下盈利的“艱難探索”。
內容的價值無法展現不可怕。內容人才的價值被忽略、待遇無法提升、優(yōu)秀人才出走、劣質內容充斥,才是“免費經濟”對內容行業(yè)最大沖擊。
和內容行業(yè)當初的境況相同,在不允許“加價”、航空公司降低代理費的背景下,哪怕是背靠航司的一級機票代理商,抑或攜程、去哪兒網、途牛這樣的在線旅游服務商(OTA),無不是用“虧損”在為消費鏈條輸血。
國人付費觀念迭代認可“出錢買服務”
在國外,OTA們已將“服務費”明確標注。以Booking.com(繽客)為例。通過其預訂一家廣州的酒店,在房費之外,下方會顯示一行小字“6%增值稅, 10%住宿方服務費”。
就國內而言,互聯網純免費時代漸行漸遠。除旅游業(yè)外,微信、支付寶先后宣布收取提現服務費。從2013年QQ音樂、蝦米音樂開始下載收費起,免費已久的華語樂壇逐漸轉向收費,在當年引起軒然大波。時至今日,三大主流音樂App不僅下載收費,其經典專輯也采取“收費收聽”模式。
知識產權日益被重視,內容制造者付出成本得到肯定?;ヂ摼W經濟不僅改變音樂產業(yè)的消費習慣,對影視行業(yè)也有沖擊。在“會員搶先看”、“全網獨播”、“會員專享”、“自制劇目”等營銷方式下,騰訊、愛奇藝、搜狐、優(yōu)酷等原有靠廣告營收的視頻網站,逐步在付費的道路上摸爬滾打,探尋合理的出路。
早在十幾年前,國人已習慣購買20元一張CD唱片。如今有了新科技手段,這些制作和成本收費合理存在,不應視為洪水猛獸。否則薄利獲取市場之后,最終難逃營利困擾。免費音樂下載難免讓音樂人不再潛心制作好音樂,免費視頻觀看難免帶來粗制濫造劇充斥網絡。
當收費收聽、收費觀看成為習慣,給了內容提供方新的生機,從而專注于質量。這不失為如今互聯網服務領域借鑒的成功案例。
為良好的體驗付費,國人正逐漸認可這個道理。
看不到的服務背后成本幾何?
當內容付費合理化的今天,人力成本、技術含量最高的互聯網服務,背后有著高昂的成本。
時間巨輪邁入2015年,智能手機的普及讓預訂酒店、機票、火車票只需動動手指。大眾眼光關注在旅游床位提供、旅客承運之余,卻很少有人計算后背的技術服務成本。
從消費者打開網站、點開手機APP開始,技術服務商就在付出真金白銀。比如手機預訂機票,消費者打開手機搜索的那一刻,流量進入的一瞬間,成本就已產生。
經粗略的計算,預訂一張機票,需要設置搜索、預訂、下單、支付、出票、退改簽、航班變化通知、行程單包裝和電話客服大概9個環(huán)節(jié),最少21個人來支持。數據流量費、通知短信費、系統維護費、人員成本等等,成本也隨著用戶預訂機票的步驟在逐步增加。這還不包括營銷、行政、人力資源這些輔助工種的人力消耗。僅是服務旅客訂票的基礎成本,每張機票背后就有高達12元-14元的實際成本。
加之為提升旅客體驗,OTA往往會采用先行賠付的政策。平均到每張機票,成本提升1~2元??傮w估算,一張機票的預訂成本就高達13~16元不等。而現有航空公司為代理商所付的每張票3%代理費,難以支撐背后的成本。
相關部門在照顧民生出行同時,也應重視行業(yè)的指導和發(fā)展。免費服務只是權宜之計,就像當年的團購、打車軟件和如今的共享單車,輝煌過后困難開始顯現。
免費不能永久,成本最終還由消費者來買單。不如放開市場,通過合理服務費收取,讓服務企業(yè)在行業(yè)范圍內良性競爭。最終,讓凱撒的歸凱撒,人民的歸人民。
服務付費“原罪之殤”凡收費必有罪?
服務費惹爭議的根本在于,國人習慣享受免費服務。遇到突然收費,第一時間會不適應。
一位業(yè)內人士表示,需拋棄一切“理應免費,我不交錢我有理的”巨嬰心態(tài)。而企業(yè)也需在強大的消費習慣面前,反復求索,找到可行通路。這其中有個雙方適應的過程。
收費的原因在于企業(yè)運營成本高企。企業(yè)只有活下去,才能繼續(xù)為消費者服務。國內OTA行業(yè)競爭激烈,利潤率壓得極低。而去哪兒網面向二三線年輕用戶,堅持了多年的輸血補貼,始終以“低價”為宣傳點。同時,去哪兒網的酒店業(yè)務通過折扣保持著業(yè)內最高比例的同房型最低價格,純傭金的收入非常少。去哪兒網內部人士表示“低到幾乎難以維持。”
OTA永遠砸錢“輸血”非長久之計,需探討新的突破口。在維持企業(yè)生存之余,發(fā)現新的消費者需求,用增值服務吸引消費者買單。而“取消險”正是一次積極嘗試。
合理的服務付費催生更多消費服務空間
對消費者來說,天氣因素是不可控的。面對飛機飛不了,最終無法住酒店的消費者,去哪兒網推出服務費的一種形式,即“取消險”。消費者只需花總房費的5%,因故未入住可獲90%房費賠付。“取消險”以小博大,消費者可自由選取。7月,去哪兒網已為用戶挽回85萬元房費損失。
多少人最終購買了“取消險”?去哪兒網表示,有10%的用戶購買。在這10%的人中,有12%表示“不小心”并打電話給客服要求去掉。而去哪兒網對此類要求100%滿足。可以說,“取消險”有自由選擇,輕松退訂的設計邏輯。對用戶而言并非強加,而是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出恰當的解決方式。
無論是服務費,還是具體到搭售保險,其實是OTA在“活下去”與維持消費者體驗中間的一次嘗試。對于捕捉消費者新需求、維持OTA平臺自身發(fā)展、讓疏通酒店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梁正常運行,都正向積極意義。
對OTA來說,更好的解決之道,是在“付費服務”與用戶體驗之間,積極疏導并取得平衡。OTA們憑高水平服務獲益,消費者體驗到更多超值服務,最終驅使行業(yè)良性發(fā)展。
互聯網精神并不以免費為前提。一個月的音樂會員12元,一個問題的回答199元……只要消費者受用,虛擬內容亦可明碼標價。隨著國人觀念迭代,服務行業(yè)的付費時代已到來。以成本為計算的服務正從免費“裸奔”,走上合理付費的探索之路。
服務費的存在有其必然性。既尊重服務成本,又可拓寬消費體驗,最終利好行業(yè)良性發(fā)展。
免費經濟背后的小九九
內容獲利的彎路并不少見。“魏則西事件”猶在昨日。從百度搜索、今日頭條不勝其擾的點擊廣告,到各種視頻貼片迭出,免費內容往往與廣告相依存,讓媒體失去“中立”。
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。通過免費乃至低價引來的大流量,通過內容導向何處,這個套路消費者懂得。從其他地方變向收取費用,維持成本或者獲利,成互聯網模式下盈利的“艱難探索”。
內容的價值無法展現不可怕。內容人才的價值被忽略、待遇無法提升、優(yōu)秀人才出走、劣質內容充斥,才是“免費經濟”對內容行業(yè)最大沖擊。
和內容行業(yè)當初的境況相同,在不允許“加價”、航空公司降低代理費的背景下,哪怕是背靠航司的一級機票代理商,抑或攜程、去哪兒網、途牛這樣的在線旅游服務商(OTA),無不是用“虧損”在為消費鏈條輸血。
國人付費觀念迭代認可“出錢買服務”
在國外,OTA們已將“服務費”明確標注。以Booking.com(繽客)為例。通過其預訂一家廣州的酒店,在房費之外,下方會顯示一行小字“6%增值稅, 10%住宿方服務費”。
就國內而言,互聯網純免費時代漸行漸遠。除旅游業(yè)外,微信、支付寶先后宣布收取提現服務費。從2013年QQ音樂、蝦米音樂開始下載收費起,免費已久的華語樂壇逐漸轉向收費,在當年引起軒然大波。時至今日,三大主流音樂App不僅下載收費,其經典專輯也采取“收費收聽”模式。
知識產權日益被重視,內容制造者付出成本得到肯定?;ヂ摼W經濟不僅改變音樂產業(yè)的消費習慣,對影視行業(yè)也有沖擊。在“會員搶先看”、“全網獨播”、“會員專享”、“自制劇目”等營銷方式下,騰訊、愛奇藝、搜狐、優(yōu)酷等原有靠廣告營收的視頻網站,逐步在付費的道路上摸爬滾打,探尋合理的出路。
早在十幾年前,國人已習慣購買20元一張CD唱片。如今有了新科技手段,這些制作和成本收費合理存在,不應視為洪水猛獸。否則薄利獲取市場之后,最終難逃營利困擾。免費音樂下載難免讓音樂人不再潛心制作好音樂,免費視頻觀看難免帶來粗制濫造劇充斥網絡。
當收費收聽、收費觀看成為習慣,給了內容提供方新的生機,從而專注于質量。這不失為如今互聯網服務領域借鑒的成功案例。
為良好的體驗付費,國人正逐漸認可這個道理。
看不到的服務背后成本幾何?
當內容付費合理化的今天,人力成本、技術含量最高的互聯網服務,背后有著高昂的成本。
時間巨輪邁入2015年,智能手機的普及讓預訂酒店、機票、火車票只需動動手指。大眾眼光關注在旅游床位提供、旅客承運之余,卻很少有人計算后背的技術服務成本。
從消費者打開網站、點開手機APP開始,技術服務商就在付出真金白銀。比如手機預訂機票,消費者打開手機搜索的那一刻,流量進入的一瞬間,成本就已產生。
經粗略的計算,預訂一張機票,需要設置搜索、預訂、下單、支付、出票、退改簽、航班變化通知、行程單包裝和電話客服大概9個環(huán)節(jié),最少21個人來支持。數據流量費、通知短信費、系統維護費、人員成本等等,成本也隨著用戶預訂機票的步驟在逐步增加。這還不包括營銷、行政、人力資源這些輔助工種的人力消耗。僅是服務旅客訂票的基礎成本,每張機票背后就有高達12元-14元的實際成本。
加之為提升旅客體驗,OTA往往會采用先行賠付的政策。平均到每張機票,成本提升1~2元??傮w估算,一張機票的預訂成本就高達13~16元不等。而現有航空公司為代理商所付的每張票3%代理費,難以支撐背后的成本。
相關部門在照顧民生出行同時,也應重視行業(yè)的指導和發(fā)展。免費服務只是權宜之計,就像當年的團購、打車軟件和如今的共享單車,輝煌過后困難開始顯現。
免費不能永久,成本最終還由消費者來買單。不如放開市場,通過合理服務費收取,讓服務企業(yè)在行業(yè)范圍內良性競爭。最終,讓凱撒的歸凱撒,人民的歸人民。
服務付費“原罪之殤”凡收費必有罪?
服務費惹爭議的根本在于,國人習慣享受免費服務。遇到突然收費,第一時間會不適應。
一位業(yè)內人士表示,需拋棄一切“理應免費,我不交錢我有理的”巨嬰心態(tài)。而企業(yè)也需在強大的消費習慣面前,反復求索,找到可行通路。這其中有個雙方適應的過程。
收費的原因在于企業(yè)運營成本高企。企業(yè)只有活下去,才能繼續(xù)為消費者服務。國內OTA行業(yè)競爭激烈,利潤率壓得極低。而去哪兒網面向二三線年輕用戶,堅持了多年的輸血補貼,始終以“低價”為宣傳點。同時,去哪兒網的酒店業(yè)務通過折扣保持著業(yè)內最高比例的同房型最低價格,純傭金的收入非常少。去哪兒網內部人士表示“低到幾乎難以維持。”
OTA永遠砸錢“輸血”非長久之計,需探討新的突破口。在維持企業(yè)生存之余,發(fā)現新的消費者需求,用增值服務吸引消費者買單。而“取消險”正是一次積極嘗試。
合理的服務付費催生更多消費服務空間
對消費者來說,天氣因素是不可控的。面對飛機飛不了,最終無法住酒店的消費者,去哪兒網推出服務費的一種形式,即“取消險”。消費者只需花總房費的5%,因故未入住可獲90%房費賠付。“取消險”以小博大,消費者可自由選取。7月,去哪兒網已為用戶挽回85萬元房費損失。
多少人最終購買了“取消險”?去哪兒網表示,有10%的用戶購買。在這10%的人中,有12%表示“不小心”并打電話給客服要求去掉。而去哪兒網對此類要求100%滿足。可以說,“取消險”有自由選擇,輕松退訂的設計邏輯。對用戶而言并非強加,而是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出恰當的解決方式。
無論是服務費,還是具體到搭售保險,其實是OTA在“活下去”與維持消費者體驗中間的一次嘗試。對于捕捉消費者新需求、維持OTA平臺自身發(fā)展、讓疏通酒店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梁正常運行,都正向積極意義。
對OTA來說,更好的解決之道,是在“付費服務”與用戶體驗之間,積極疏導并取得平衡。OTA們憑高水平服務獲益,消費者體驗到更多超值服務,最終驅使行業(yè)良性發(fā)展。
- 消費品質提升成車市變革核心動能(2024-11-19)
- “搖搖椅”并非“哄娃神器” 使用時應有成人看護(2024-11-12)
- 聚焦進博會|頭部車企齊聚進博會 首發(fā)首展接連不斷(2024-11-12)
- 套餐費用易升難降 攜號轉網人為設障(2024-11-05)
- 糾正電影票不能退“霸王條款”(2024-10-28)